《梦的解析》最初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记录了一个小女孩的夏日闲梦。爱丽丝在梦幻中目睹了一次由怯懦而狡黠的皇帝所主持的荒唐审判,最后她在与皇后及其手下的冲突中,跳出梦境而回到现实世界。这篇故事不同于当时大多数以教诲为目的儿童文学,而是不折不扣的游戏之作,深受一代代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全不知游绿城》是全不知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写花城里的全不知等16个有趣的小家伙,坐着自己做的气球去旅行,从空中掉了下来,落在一个只有女孩子的城市里。他们在这个女孩子的城市里,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学到了许多知识,认识了新朋友,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最后,大家又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于1813年出版,1847年作了修改之后就又出版了一次。这是叔本华的一篇学位论文,从来被看作是他哲学的第一阶段。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只是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作的准备。他说,这篇关于基础哲学的学位,最早出版于1813年,当时它使我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了我整个体系的基础。因此,这本书不该脱销,只是对于这一情况,4年来我一无所知。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哲学家。尽管他是自康德的著作发展开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往往被轻视了。费希特往往被认为是连接康德和黑格尔两人哲学间的过渡人物……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祗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波澜状阔的文化氛围和悲壮的历史,亦为读者掀开了那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扉页。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是每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女孩都能表现得像一个公主。但本书的主人公萨拉却做到了,她天生谦恭有礼不卑不亢,纯真和善,不谙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这使她拥有了真正的公主气质。即使在贫穷甚至沦为厨房使女的时候,她也没有自惭形秽。反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本书收作者1932年至1933年所作的杂文五十一篇,1934年3月由上海同文书店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三版次。
这是叔本华的哲学代表作,著作分为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人类的思维至多只能表现出世界的外部现象,表现为一个接一个的事物,而不可能在本质上说明这些事物……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一部重要著作。前边六篇沉思,解放前有关其侗译本,现由庞景仁连同后边大部分论文从法文原本译出。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本书前边的沉思文字严谨精练,后边的讨论文字生动有趣。全书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富有启发意义。
本书收入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一五篇。
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亻全)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Inspired by Irish folklore, first published in 1892, first performed in 1899.The sorrowful are dumb for thee--Lament of Morion Shehone for Miss Mary Bourke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892, The Countess Cathleen aroused fierce controversy when i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899. The play was frequently revived and almost as often revised, becoming at various points in Yeats’s career a decisive indicator of his relations with his literary and theatrical public, of his changing conception of dramatic form, and of the status of his pursuit of Maud Gonne, for whom the play was written. This volume in the Cornell Yeats reproduces the complete set of extant manuscripts preceding the play’s first publication and reassembles the extensive manuscript, proof, and authorial copy to present a crucial body of evidence of Yeats’s work and thought in drama and theater over the course of three decades.
凃雄飞 姜聪 吴鑫怡 酸奶 曹配 陈大刚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10-29 11:11:28 http://awdhidd1616.com/post/7112273.html